國內外SBS改性瀝青生產工藝比較
歐洲進口設備采用高溫膠體磨一次研磨、成品罐高溫發育工藝。SBS與基質瀝青按比例混合后直接進入膠體磨研磨,然后進入成品罐高溫發育直至合格
國內瀝青設備生產過程存在間歇,操作相對復雜,但也能達到自動控制的水平。加工溫度比歐洲進口設備加工溫度10℃,產品出裝置就進行降溫處理,高溫狀態時間遠遠低于歐洲進口設備生產后進入成品罐高溫發育的時間,產品質量穩定性很高,解決了SBS性能衰減的問題,生產成本較低,生產時間短。
歐洲工藝具有較強的連續操作能力和較高的自動化控制水平,投料比例穩定、精確。但產品質量不好控制,膠體磨出料粒度太大,多次研磨仍然解決不了此問題,只能進入成品罐進行長時間高溫攪拌,才能使SBS力度達到5μm以下。但改性瀝青經過長時間高溫攪拌,對其老化性能影響極大,乃至不合格。同時由于長時間高溫攪拌,使得生產成本也大大增加。
國內工藝采用高速剪切,直接將SBS剪切到5μm以下,合格后出裝置,產品質量與實驗數據基本相同。由于高速剪切是發熱過程,因此初始反應溫度要求控制在170℃以下就可滿足生產要求。
歐洲設備生產的SBS改性瀝青,SBS粒度仍然很大,無法進行質量檢測,需要再發育罐中高溫發育,SBS才能充分溶解。否則,利息指標不合格。發育時間>48h,發育溫度180℃。由于SBS150℃后就性能衰減,因此經過長時間高溫攪拌,SBS改性瀝青質量受到很大影響,與實驗數據相比,針入度、軟化點、延伸、SHRP性能登記等重要指標差距較大,只有提高SBS配比才能滿足質量要求。
上一篇:SBR改性乳化瀝青的優點
下一篇:瀝青拌和設備性能分析及溫控